学前教育资源库

冀南学前教育资源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资源库 >> 冀南学前教育资源库 >> 正文

成语典故融入冀南学前教育资源开发

发布日期:2023-10-24    作者:刘静蓉      点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还明确规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不同地区有独自的文化特点,幼儿平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也传递着各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冀南地区里有着“成语之乡”、“典故之乡”美誉的邯郸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她的成语典故灿若繁星,多达两千多条。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未来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是满足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基础培养阶段。将成语典故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语言美、增长知识和养成良好美德,更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成语典故与幼儿园课程资源融合

通过对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的整理,以及走访了一些冀南幼儿园,发现当前对于成语典故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研究的力度、广度、深度亟需推进。成语典故融入学前课程,首先要了解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围绕幼儿的全面发展,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成语典故。本研究遵循“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有机融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1.与健康领域的融合。在健康领域活动中,引入恰当的成语故事对幼儿进行教导,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想让幼儿有“饭前便后洗手”的意识和行为,可以借助“病从口入”这个成语,帮助幼儿理解饮食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有效地帮助幼儿尽快实现知行合一。又如吃饭时叮嘱幼儿要“细嚼慢咽”,别“狼吞虎咽”。还如“自食其力”,引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物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拥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与语言领域的融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餐前、饭后等时刻和幼儿一起阅读或聆听成语小故事。教师还可以创设机会让幼儿表演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如“守株待兔”、“龟兔赛跑”等。还可以结合相关主题内容开展活动,如有关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成语(张灯结彩)、有关数字的成语(黄粱一梦)、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叶公好龙)、有关伦理礼仪的成语(礼贤下士)等。

3.与社会领域的融合。很多成语典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幼儿接触成语的过程也是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过程。如“毛遂自荐”发展了幼儿自尊、自信和自主,“一字千金”使幼儿约束自己并诚实守信,“负荆请罪”启发幼儿勇敢、谦让、宽容、友爱和团结。除此之外,发展幼儿的移情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多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导幼儿通过换位思考,体会别人需求和情感,将心比心,理解自己不情愿的、不接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准则。幼儿通过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乐意遵守并自觉约束自己行为,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4.与科学领域的融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大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比较、分类、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科学活动中,融入成语典故,不仅可以使幼儿近距离观察文化遗址等景点,还能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精神。如科学活动中“各式各样的桥”,可以引入“邯郸学步”,既开启了幼儿对桥的探究,又促进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丰富感受。又如“立竿见影”,显示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成语,也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发展。

5.与艺术领域的融合。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将贴近生活的成语典故融入艺术领域,可以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比如在音乐活动中,融入“高山流水”、“余音绕梁”;在美术活动中,融入“画龙点睛”、“出神入化”;在舞蹈活动中,融入“翩翩起舞”、“摇曳生姿”。成语与艺术活动紧密结合,可以使幼儿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直接经验,得到自我教育和发展。

二、成语典故教学在幼儿园开展形式。

1.丰富园内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如在公共区域环境中将成语典故做成图例,粘贴在幼儿教学楼的外墙,让幼儿入园、活动、离园时随时可见,家长和教师可适时进行讲解,加强了幼儿理解,也丰富了幼儿园整体文化教育环境;在教室环境的创设上,可以设立成语小舞台等区角,在墙上粘贴成语典故相关图片、手工作品等。幼儿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轻松掌握成语典故,在熏陶中感受语言美,自觉养成良好美德,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采用游戏形式。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所学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学前期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尤为喜欢游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融入成语教学中,让幼儿在快乐中进行无尽的遐想。比如学习“亡羊补牢”,可以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其中一段断开,请几个幼儿站在圈内当小羊在里面玩耍,教师当狼。狼从断开的篱笆中进去偷羊,问幼儿:“里面的羊为什么不见了?狼为什么能偷走羊呢?现在该怎么办?有什么方法能防止狼再次来偷羊?”幼儿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大致理解成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游戏,向幼儿讲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使幼儿懂得受损失后要及时想办法补救。这种游戏形式进行的成语教学,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幼儿有了一定成语积累量后,且又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采用成语接龙、你演我猜等游戏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学成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利用图像资料。学前期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图画、色彩的敏感度较高,在学习成语时可以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体会成语。所展示的图片可以是手绘图片、打印图片,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另外,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受外界运动变化的刺激物影响。在成语教学中可借助网络设备,播放动态视频等内容,幼儿在观看生动、有趣、色彩艳丽的动画中能获得更加直观的、具象的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成语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如幼儿学习“井底之蛙”前,可先让幼儿观看这个成语的视频,从而对故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避免了成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枯燥无味的现象,强化了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

4.进行故事表演。幼儿天生就是表演家,爱模仿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每一个成语典故都是一个故事缩影,其中饱含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宣扬着我国传统道德观与价值观。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探寻背后的故事,将成语典故转变为实际情景来模拟学习,这样的过程更能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幼儿在表演成语典故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了激发幼儿表演积极性,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些表演道具,鼓励幼儿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去表演或创想改编。比如“邯郸学步”,幼儿可以像模特走红毯那样大胆秀出自己。在表演中,幼儿伴着肢体动作更能加深对成语典故的理解。

三、成语典故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有效选材。成语故事源于历史文献和典籍,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但并不是每个成语典故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总的来说,学前期幼儿喜欢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事物。具体到每个阶段,需要考虑该阶段幼儿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的成语学习,可围绕幼儿熟悉的动物展开。如“龟兔赛跑”、“盲人摸象”、“猴子捞月”等,从熟悉的动物着手,故事内容一般比较浅显;而中班幼儿开始有了规则意识,生活经验也比小班幼儿有了很大提高,可以选用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等题材更广泛一些的成语。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幼儿可从中了解一些生活常识,更多地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获得一些体验;到了大班,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很迅速,好学好问,求知欲极强,教师可选用知识性更强的成语。如“破釜沉舟”、“完璧归赵” 等,帮助幼儿更深入了解一些成语典故,丰富幼儿的知识内涵和生活经验。

2.提升技巧。有一些成语典故较抽象,教师除了借助动画视频让幼儿理解外,还需要通过提升自己的讲述技巧,吸引幼儿注意,加深幼儿的理解。如教师的语调要尽量抑扬顿挫,加入适当的语气词和丰富的表情,并配合有一定的动作模仿,有意识的将抽象语言转换成幼儿容易理解的具象语言。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也能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比如成语故事中有些年代词,像“东汉末年”,就可以用“很久以前”或“古时候”来替代,幼儿能听得懂,才愿意继续听下去,注意力也会更集中。幼儿虽然年龄小,也期望受到来自教师的表扬,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对幼儿的认真、进步等给予表扬,强化幼儿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3.活学活用。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每天学习并不是主要的,幼儿教育最大的意义在于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修养,进而为国家发展培养综合全面性人才。成语教学也不仅仅要求幼儿记住会说,关键是能真正理解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为此,教师需要将学过的成语故事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强化,不失时机地、有意识的让幼儿反复感受和练习成语。比如在午睡时,有的幼儿很难入睡,经常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妨碍了班上其他小朋友进行午睡。教师可利用这个时机引用成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等提醒幼儿安静下来。同时,教师可鼓励家长重视幼儿的成语学习,指导家长渗透和强化幼儿对成语的理解,建议家长带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成语。如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感受“摩肩接踵”、“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等成语的含义。

四、成语典故融入社会领域课例。

活动名称:毛遂自荐,我能行(大班)

活动目标:1.了解成语“毛遂自荐”的含义,感受毛遂精神。

2.知道班干部的职责,激发热爱班集体情感。

3.对竞选感兴趣,能积极参加,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1.班干部的竞选海报,选票、序号、笔、计分板等;

2.家长和幼儿共同准备竞选词;

3.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学习成语,激发热爱集体的情感。

1.出示成语——毛遂自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叫“毛遂自荐”。毛遂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赵国人,赵国都城就是我们邯郸。毛遂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一项工作。毛遂是怎样自己推荐自己,又担任了什么工作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个故事。

2.ppt讲解,幼儿理解“毛遂自荐”含义。

提问:(1)当赵国有难时,毛遂是怎么做的?(2)在平原君和楚王谈判没有结果的时候,毛遂又是怎么做的?(3)毛遂最终有没有完成任务?(4)你觉得毛遂是个怎样的人?想不想做一个像毛遂一样自告奋勇的人呢?

(二)了解班干部职责,培养服务集体的意识。

1.岗位职责介绍。

师:为了我们班更好的发展,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和付出。我们班即将设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这六个岗位。你想竞选哪个岗位呢?

2.幼儿自主参加,自由抽签竞选的序号。

(三)参加班干部竞选,培养幼儿责任心。

1.幼儿按抽签的序号发表竞选词。

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本领,及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评委参与投票。

不参加的幼儿和老师都是评委,请一个老师统计票数,公布竞选胜出的小朋友名字。

3.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做出鼓励和评价。

师:被选上的小朋友们,你们高兴吗?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心里都想参与竞选,可能因为害怕、不够自信这次没有站在台前。一周后我们进行下一轮竞选,希望小朋友们都像毛遂那样勇敢自信,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