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资源库

冀南学前教育资源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资源库 >> 冀南学前教育资源库 >> 正文

冀南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10-25    作者:申晓芬      点击:

第一部分 冀南地区民间游戏概况

一、民间游戏的定义

在关于民间游戏的研究当中,民俗专家乌丙安先生在其《中国民俗学》中认为:“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它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朱淑君曾在文章中提出“民间游戏,是产生并且流传于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具有大众公认的一定形式、规则、内容,同时也可因时因地来发展变化,随时随地来进行的,以玩耍为目的的小型嬉戏娱乐活动。”民间游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几千年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并随着时代变迁经过传承与创新而保留下来的游戏,它体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承了一代代人的风俗,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第二,民间游戏产生于现实生活中,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第三,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第四,民间游戏传播的媒介是人,以少年儿童为主。第五,民间游戏具有规则性。

二、冀南地区民间游戏的特点

冀南,一个地理概念,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南部,包括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邯郸市。该地区是中国华北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其中河北省邢台市曾是殷商古都、西周邢国、后赵的国都;河北省邯郸市曾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是赵文化的中心,或者说是赵文化的腹地,是赵文化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地方。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冀南地区民间游戏呈现出以下特点:道德为先、崇尚智慧、自然简易、生活趣味。

三、冀南地区民间游戏的现状

民间游戏起源于民间,是在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并世代传承、发展。民间游戏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经历千百年的发展、传承之后,逐渐演变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它不仅能够以游戏的形式积极传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同时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生活多元化的改变,冀南地区民间游戏如大多数省市的民间游戏一样,逐渐远离大众视野和儿童的生活,面临着不被重视、弃置、消退等严重的文化生存困境。

第二部分冀南地区民间游戏集锦

一、抄交

抄交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叫法,如翻花绳、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抄交游戏分为单人抄交和双人抄交两种形式。

单人游戏玩法:

将绳圈套在双手上,用双手手指或缠或绕或穿或挑,经过翻转将线绳在手指间绷出各种花样来。

双人游戏玩法:

用一根长二尺左右的细绳,两头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圈子,一人用两手掌撑绳,把绳在两只手上分别绕一圈,用中指相互勾另一只手上的绳,另一人用手指抓住绳的交叉点向内或者向外翻绳,接过对方的绳,同时翻成另一种花样。用撑、压、挑、翻、勾、放等动作在双方的手上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翻绳过程中会做出面条、牛眼、方片、花盘、牛槽、酒盅等花样。

游戏价值:

1.锻炼精细动作,促进大脑发育

抄交游戏主要是依靠手指来操作。每一个造型图案,需要手指完成撑、压、挑、翻、勾、放等一系列精细动作,需要左右手配合一致,需要每根手指巧妙地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手指、手腕、双侧肢体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锻炼精细动作的同时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2.提高合作能力

抄交游戏最常见的玩法是两人轮流翻,每人翻一次,就能出现一个新的花样。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游戏中,两人必须相互协商、配合、鼓励,才能实现每翻一次都会产生新颖图案,保证游戏顺利地进行。抄交游戏是促进孩子主动交往、自愿合作、扩大交往面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每翻一次都会产生一个新颖的图案,根据呈现的“作品”,幼儿会进行命名,例如:面条、降落伞、酒盅等,在命名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丢手绢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中国民间传统游戏。

游戏玩法:

1.一名幼儿站在圈外准备好。其他幼儿一起唱《丢手绢》,拿手绢的小朋友随着歌声沿着箭头绕圈跑。当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小朋友要把手绢悄悄地丢在任意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随歌声绕圈跑。

2.其他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绢》。(不能告诉身后有手绢的小朋友)

3.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身后有手绢的小朋友马上起身去追刚才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圆圈追逐)

4.当丢手绢的小朋友跑到被丢者的位置时,立刻蹲在这个空位上,追者便不能再追。此时追者要表演一个节目(如唱歌、跳舞等)。然后,换追者做丢者,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丢手绢的小朋友被抓住了,那么他要表演一个节目(如唱歌、跳舞等)。然后,继续丢手绢,游戏继续进行。

游戏价值:

丢手绢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此游戏可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和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

三、滚铁环

滚铁环属于儿童体育游戏的一种,在邯郸又被称为“推圈”。铁环作为一种玩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铁制的圆圈,大小如桶口,出于游戏时控制的需要,铁环不可太大或太小,尽可能做得圆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滚动。另一部分是推动铁环前进的长柄。长柄可用一根一米左右的小棍子或竹鞭充当,顶端嵌着一个U形的铁钩子,或者直接用一条铁丝将其尖端拗成U形的铁钩子做柄。

游戏玩法:

滚铁环的场地最好在平坦的路面,或坡度不大的草坡,随着铁环的滚动,孩子跟在铁环后面或快或慢地奔跑。滚铁环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平衡,否则铁环就会"哐啷"一声倒地。孩子手中的长柄像方向盘一样,控制铁环的速度和方向。滚铁环比赛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滚得远,或者在固定的距离内,看谁滚得快。如果中途铁环倒地为输。

游戏价值:

滚铁环是一项深受儿童喜爱的体育游戏,自娱性强,荷兰的运动专家在1976年指出滚铁环比赛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平衡性、肢体的协调以及眼力,最重要的是它让孩子们享受运动的乐趣。廉价而又方便实用的铁环,不限场地,随处可玩,运动量大而又灵活多变,能让孩子在游戏中运动,在运动中成长,锻炼强健的体魄,灵巧的身躯,顽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精力。

四、抓石子

抓石子,又叫抓子儿、纳子,“抓石子”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明代《帝京物略·春场》中说:“是月也,女妇闲,手五丸,且掷且拾且承,曰抓子儿。丸用橡木、银砾为之,竞以快捷。”《红楼梦》中也有丫鬟玩“抓子儿”赢瓜子的描写。“抓石子”是我国流行很广的传统游戏,风靡于上世纪60、70、80年代及以前,是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抓石子抓的并不一定是石子,子也可以用砖头瓦块做成,寻找小砖头或者瓦片,破碎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圆片或者直径不足1厘米的块状,打磨光滑,子就做成了。“抓子儿”游戏,是取5枚大小相同的子,将1颗作为“本子儿”,抛向空中,将其余4颗撒在地上,按照顺序抓起,同时接住落下来的“本子儿”。

游戏玩法:

分配两人一组,每人手持5颗石子,对面而坐。游戏开始一方先抓,将5颗石子撒开,右手拿起其中一颗向上抛,趁上抛的石子未落下前,迅速抓起地上第二颗石子,然后再接住向上抛的石子。第一次一颗一颗地抓;第二次两颗两颗地抓;第三次先抓一颗,再抓三颗;第四次四颗石子一起抓。如果抛起的石子没接住,或者桌面上的石子没抓起或没抓够数量,或者抓石子的时候手碰动了桌子上的其它石子,就结束游戏,对方开始。游戏结束时,谁赢得的石子多谁就胜利。抓石子可以使用单手也可以使用双手,将接住的石子放在另一个手中进行游戏难度略微小些。

游戏价值:

“抓石子”游戏材料简单易取,对场地要求较低,游戏容易开展,是一种典型的腕指游戏,它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抛、接、抓、撒、握、拨、翻转等动作,促进手部骨骼、关节、肌肉、神经、血管的发育,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敏度、精巧性和准确性,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五、跳房子

“跳房子”游戏最早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最初的游戏规模有100英尺长,主要用于罗马步兵的军事训练。后来,罗马的孩子们开始模仿军队的这种训练,在他们自己的球场划线扔石,并且添加了一个评分系统。之后,“跳房子”游戏蔓延至整个欧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在中国,“跳房子”游戏始于清代,是人们最爱玩的户外游戏之一,尤其是女孩子最爱玩。在开阔的空地上用粉笔或砖块画上格子,找颗小石头、布沙袋或石块或瓦片,就可以游戏。“房子”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还有演变成其他形状的,冀南地区以飞机状房子为主。

游戏玩法:

“跳房子”游戏有单人跳、双人轮换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多种形式,没有参加人数的限制。

1.双脚连续向前跳:身体稍微向前倾斜,双膝微曲,双脚发力向前起跳,跳跃途中连续不停顿。

2.单脚连续向前跳:支撑腿于髋、踝关节进行屈伸,屈起腿随身体地向前移动上体稍微侧向支撑,跳跃途中连续不停顿。

3.分腿跳跃障碍物:站于障碍物前,双膝稍屈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起跳腾空:分开双腿、跃起跳过障碍物;轻轻落地,两脚合并。

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因地区差异而不同,一般的游戏玩法如下:

1.画房子

先在地上画一个飞机状的房子,每个方格内写一个数字,按由下往上的顺序,最下面三排分别是1、2、3各一格,第四排由左而右4、5两格并列,第五排是6为单独一格,再往上由7、8左右两格并列,最上面的顶端,书写“天”字,意味着“天空”,以半弧线包在“天”字外。

石头剪刀布的方式确定游戏次序。

跳房子

第一个人将沙包扔在第1格内,随即开始单脚跳,在两格横排并列处用双脚跳,跳至第7、8格时,双脚同时跃起向后转身再往回跳,跳至第2格时弯腰捡起在第1格的沙包,再由第2格跃到第I格外。然后,将沙包扔在第2格,最后站在第3格里拾起沙包并跳跃至第1格再跳出。以此类推,跳完第8格后,可将沙包扔向“天空”,再从第1格依次跳,当跳到7、8格时向后跳双脚落地,然后用手向后摸沙包,摸到后跳出“天”字外;接着,背对房子扔沙包,沙包落到的那个格子就成为“跳房子”人的房子,并在该格子写上他的名字,当他再从第一格开始跳房子时,自己的房子便可以双脚落地。

游戏过程中,沙包越格或者压线、脚踩线、在自己房子之外的格内双脚落地或在格子内长时间逗留都属于违规,一旦违规,由下一个人开始跳。游戏最后,谁占的房子最多谁就获胜。玩时也可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

游戏价值:

民间游戏“跳房子”中跳跃是最基本的元素,动作形式丰富多样,有双脚连续向前跳、 跨跳、侧跳等。幼儿通过玩“跳房子”,可以增加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发展弹跳力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等;民间游戏“跳房子”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感统训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在“跳房子”游戏活动中,幼儿会面临失败,产生一定的挫折感,自信心受到打击,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或过高估计游戏任务的难度,或停止游戏等。但幼儿彼此之间都有竞争心理,为了参与游戏,只有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和不安,有利于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

六、皮影戏

皮影,俗称“皮影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用驴皮或牛皮手工雕制的造型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由说、唱和音乐相结合、由艺人操作的表演艺术。这种通过光影展现的“三位一体”艺术,充满独特魅力,被誉为“电影的鼻祖”、“最早的卡通动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冀南皮影戏,是流行于河北省南部农村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皮影戏,当地人称为“撖皮影子戏”,主要流行在邯郸市的成安县、肥乡县、永年县、魏县、馆陶、磁县、大名、曲周等地,其影响范围延伸到冀中地区及山西周边的地区。邯山区将皮影称为“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一只眼戏”。皮影造型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依托,以民间剪纸的样式出现,是典型的冀南皮影代表。

皮影戏的人物类型,以民间剪纸技艺和传统戏剧造型相结合,进行适度必要的夸张,造型朴实,精巧优美,形象生动传神。影人身高一般为一尺左右。皮影采用牛皮刻制,粗犷古拙,人物造型为戏曲中的生、旦、净、丑等行当。其中有30多套影人已有80多年历史,影人的结构分为头部、上身、下身、腿、大臂、小臂及手,关联处用丝绳穿扎,活动自如。

皮影戏演出剧目的内容多为神话和传说,分神戏和凡戏两种。神戏有《西游记》里的《红孩妖》《大雷音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封神演义》里的《前氾水关》《后氾水关》《界牌关》等;凡戏有宋朝戏《铜台关》《大破天门阵》,三国戏《古城会》,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等。

戏班演出的时候一般为11人,其中掌扦3人(主扦1人,副扦2人),板胡1人,二胡1人,扁鼓、战鼓、手板1人,唢呐、笙1人,大锣、小锣1人,钗1人,梆子1人,三弦1人。伴奏的同时能逗能唱,特别是掌扦的双手拿影人贴近影幕表演,口中说唱,脚下不时跺出声音,说唱结合,手脚并用。

2006年6月,冀南皮影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原邯郸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记录)。范庄皮影戏是目前保护较好的戏班之一。

七、踢夹包

夹包是用布片缝制的布包,拳头大小,一般为6块不同颜色的布片,缝制成方块状,里面装上玉米颗粒。

游戏玩法:

踢包、跳方、丢蛋儿。踢包可以像踢毽子一样踢着玩,还可以多人一起玩,以剪子包袱锤决定胜者踢包,用脚尖把报踢向远方,另一个人向踢包人身边的“城”中投掷。踢包人用脚再把包挡回去,然后捡包人预测踢包人与包落地之间的距离,要数。比如要10,踢包人一只脚延着一只脚走,到包落地的位置如果没有10个脚掌的距离,为输,与捡包人互换角色。如果之间的距离大于10个脚掌的距离,则为赢,继续踢包。

游戏价值:

踢夹包有助于提高踝、膝、髋等关节的灵活性,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得到全面锻炼,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定向能力与判断能力。

八、跳绳

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

游戏玩法:

有单人跳、双人跳、花样跳、集体跳大绳等。双人跳时由一人摇绳,带另一人一起跳。多人跳时两人在两端摇绳,其余人在中间站成一排一起跳或轮流跳。跳不过或踩绳的换做摇绳的。还可以双臂交叉向前、向后摇绳跳出各种花样。

游戏价值:

跳绳有助于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促进骨骼生长、加快新陈代谢。

第三部分冀南地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

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设计展示:

【活动设计一】

大班体育活动:跳房子

设计意图:

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一种具有自娱性的活动,它形式多样,不但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跳房子”可以添加不同的简易游戏材料,例如沙包、瓦片石头等等,来进行游戏。在之前的游戏活动中,有些幼儿将放置在“房子”里的沙包拿起来,进行投掷幼儿。本次游戏活动将投掷和跳跃结合起来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动起来,促进其全身心的锻炼。

活动目标:

1.了解投掷沙包的动作技巧。

2.能够将沙包投掷到指定范围,并平稳地跳过“房子”。

3.愿意遵守“跳房子”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沙包若干,在场地上画好的“格子房”,音乐《兔子舞》。

2.经验准备:已有对“跳房子”游戏玩法和规则的基本认识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兔子舞》做单脚跳、双脚跳、开合跳。

2.回顾“跳房子”游戏的具体玩法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跳房子’游戏的玩法吗?”

请幼儿示范玩法。

二、游戏过程

(一)出示沙包,讨论游戏玩法

与幼儿讨论如何在“跳房子”游戏中玩沙包,教师总结。

游戏玩法:

第一个人将沙包扔在第1格内,随即开始单脚跳,在两格横排并列处用双脚跳,跳至第7、8格时,双脚同时跃起向后转身再往回跳,跳至第2格时弯腰捡起在第1格的沙包,再由第2格跃到第I格外。然后,将沙包扔在第2格,最后站在第3格里拾起沙包并跳跃至第1格再跳出。以此类推,跳完第8格后,可将沙包扔向“天空”,再从第1格依次跳,当跳到7、8格时向后跳双脚落地,然后用手向后摸沙包,摸到后跳出“天”字外;接着,背对房子扔沙包,沙包落到的那个格子就成为“跳房子”人的房子,并在该格子写上他的名字,当他再从第一格开始跳房子时,自己的房子便可以双脚落地。

游戏过程中,沙包越格或者压线、脚踩线、在自己房子之外的格内双脚落地或在格子内长时间逗留都属于违规,一旦违规,由下一个人开始跳。游戏最后,谁占的房子最多谁就获胜。玩时也可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和玩法。

(二)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将沙包投掷到“房子”中,采用不同跳法跳到沙包处,捡起沙包,继续跳房子。教师示范投掷姿势,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对幼儿投掷的基本动作要求是两脚前后岔开,成交替站立左脚在前。右手握住投掷物屈肘于肩上,目视前方,然后用力将物体投出。)

 注意:同时注意,在投掷沙包时要提醒幼儿把投掷臂甩向后方伸直后,引上体侧转,有利于提升投掷沙包的力度。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幼儿独立游戏,教师观察并对游戏过程进行适度指导。

三、创新游戏玩法

根据幼儿的兴趣创新游戏玩法,例如变换不同的跳法跳房子。

四、放松活动

师幼总结。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五、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探索“跳房子”游戏中关于沙包的新玩法。

【活动设计二】

中班体育活动:丢手绢

设计意图:

幼儿很喜欢丢手绢的游戏,在传统游戏上进行的玩法创新,请大家唱歌,两个小朋友拿不同颜色的手绢,一起丢手绢,在以往的游戏中,都是单人单圈进行游戏,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双人双圈、三人三圈,多圈组合既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又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游戏机会,中班幼儿很喜欢这一创新游戏。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玩追逐跑的游戏,追逐过程中能够主动躲避危险。

2.感受规则的意义,游戏中能够遵守基本规则。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不同颜色的手绢3条,舒缓的音乐。

2.经验准备:会玩吹泡泡游戏;会唱歌曲《丢手绢》。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先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吹,吹泡泡(幼儿手拉手顺时针行走),吹成一个高泡泡(幼儿举手);吹,吹泡泡,吹成一个矮泡泡(幼儿手拉手蹲下);吹,吹泡泡,吹成一个小泡泡(幼儿手拉手向中心位置靠拢);吹,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手拉手努力向外伸直手臂);泡泡吹破了(幼儿原地不动,松开小手,独自站好)。”

二、游戏过程

(一)幼儿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蹲下

导语:接下来一起来玩“丢手绢”的游戏,想玩这个游戏得先会唱《丢手绢》这首歌。小朋友,你们会唱吗?那跟着老师一起唱吧!

(二)教师示范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1.先请一个小朋友手持手绢,站在圈外准备好。师幼一起唱《丢手绢》,拿手绢的小朋友随着歌声沿着箭头绕圈跑。当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小朋友要把手绢悄悄地丢在任意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随歌声绕圈跑。

2.其他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绢》。(不能告诉身后有手绢的小朋友)

3.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身后有手绢的小朋友马上起身去追刚才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圆圈追逐)

4.当丢手绢的小朋友跑到被丢者的位置时,立刻蹲在这个空位上,追者便不能再追。此时追者要表演一个节目(如唱歌、跳舞等)。然后,换追者做丢者,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丢手绢的小朋友被抓住了,那么他要表演一个节目(如唱歌、跳舞等)。然后,继续丢手绢,游戏继续进行。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幼儿独立游戏,教师观察并对游戏过程进行适度指导。

三、创新游戏玩法

根据幼儿的兴趣创新游戏玩法,如通过吹泡泡的方式变换成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圆。所有幼儿一起唱歌,两名幼儿沿各自的圆圈同时丢手绢。玩法与规则同上。

四、放松活动

师幼总结评价。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模拟洗澡的场景,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做肌肉放松的动作。

【活动设计三】

大班体育活动:踩高跷

设计意图: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本次活动用金属牛奶罐制作高跷,既能够做到废物利用,又能保证游戏时的安全。幼儿在踩高跷时,可以获得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本次活动中,我还设置了一些情境以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意图让幼儿勇敢迎接挑战,在不断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学习踩高跷,感受踩高跷的乐趣。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自制高跷每人一副(金属牛奶罐和绳子),布袋,舒缓音乐。

2.环境准备:插红旗的小兔子家,插黄旗的小狗家,插蓝旗的小羊家,小河。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带领幼儿做自编的热身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将幼儿带入快乐的运动状态。

二、学习踩高跷

导语:刚才我接到一个好消息,听说森林里要举行踩高跷笔比赛,邀请我们参加,现在我们先来学一下怎么踩高跷,争取在比赛上取得好成绩。

1.示范踩高跷。

教师示范将两只脚分别踩在高跷上,双手拉紧绳子,双脚交替向前走。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强调:踩高跷时,脚的中心要踩在高跷中间,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教师边读儿歌边示范:小高跷,摆整齐。小脚丫,踩中间。小小手,把绳拉。一二一,走得稳。一二一,哒哒哒。

2.幼儿练习踩高跷,教师指导。

三、踩高跷比赛

导语:运动员们都学会了踩高跷,现在我们要开始比赛了!

(一)第一关:走直线

游戏规则:沿直线抵达插红旗的小兔子家,如果中途运动员从高跷上掉下,则需从起点重新开始。

(二)第二关:走曲线

游戏规则:沿曲线抵达插黄旗的小狗家,如果中途运动员从高跷上掉下,则需从起点重新开始。

(三)第三关:跨越障碍物走直线

游戏规则:在直线范围内,跨过小河抵达插蓝旗的小羊家,如果中途运动员从高跷上掉下,则需从起点重新开始。

小结:大家成功突破三关,你们都是优秀的小小运动员!

四、活动结束

播放舒缓音乐进行放松运动,重点放松腿部。

活动延伸:

将高跷投放在游戏区域中,引导幼儿安全探索高跷的更多玩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相关内容。联系电话:0310-558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