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资源库

冀南学前教育资源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资源库 >> 冀南学前教育资源库 >> 正文

冀南地区邢台市美食资源

发布日期:2023-10-25    作者:李慧梅      点击:

邢台地处于河北的南部,古称邢州、顺德府,又称“卧牛城”。这是一座充满历史沧桑的古城,有着3500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古都之一,有着“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邢台西依八百里太行,自然风光神奇瑰丽,被称为是太行山最绿、最奇、最美的地方。这里的崆山白云洞、天河山、邢台大峡谷、九龙峡等著名景区,风景秀美,颇具特色;这里的美食更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当地人说起来如数家珍。

一、威县牛舌火烧

威县火烧是一种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因为形状扁长似牛舌又称“牛舌头火烧”。早在清朝中期,威县火烧就以酥、脆、焦、香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远近闻名。

说起火烧,其渊源来自邢台威县。明朝“燕王扫北”之后,河北一带民生凋敝,人烟稀少。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山西民以实之”。 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来由西域传到山西的打吊炉烧饼的手艺也传到威县一带。明、清两代,中原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大批客商来威县经商。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面食难调众口,精明的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的工艺,以威县的细白面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

二、沙河酱香排骨

沙河排骨是沙河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有红烧、清炖、清蒸、干炸、酱焖等烹饪手法,口感醇香,回味无穷。

在唐朝开国战争中,这里发生了闻名的“沙洺之战”,秦王李世民在此地的五仓沟、大小仓门一带屯粮,与地方势力刘黑闼在岳山头村作战。后秦王战败落难,被当地(九家村)一农夫搭救,当时秦王身负重伤,人困马乏。此时农夫家中米面不多,为了给秦王疗伤,就杀了家养的一头猪,取猪排骨加各种中药食料文火炖制,同时添加农夫自制面酱。秦王吃后大悦,说口感极佳,便问如何做出如此美味。农夫说,当地的普通做法,加了自制的面酱。秦王让他拿面酱过来一瞧究竟,只见面酱色泽鲜亮呈浓红色,闻之香气浓郁,醇美无比。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秦王李世民,将此处一应峡谷湖泊命名为秦王湖。而这款面酱后来成为享誉沙河地区的秦王湖面酱,沙河酱香排骨自此流传于世。

三、清河美食

1. 清河八大碗

清河八大碗的历史由来已久,在过去物质匮乏时期,清河八大碗是当地百姓婚宴上招待客人、特别是新娘送亲方最高规格的菜肴。如今,八大碗已不再局限于婚宴和逢年过节,普通百姓天天都可以品尝到。八大碗的品种也由过去比较单一发展到包括猪肉、鸡、鱼、牛肉、羊肉、藕夹、豆腐夹、鹅脖、红烧丸子、水氽丸子、素丸子、假菜、木耳、鸡蛋、海带丝、面筋等十余种菜品,可根据客人的口味喜好任意搭配。

八大碗的菜品多是先炸后蒸,出锅时再浇高汤,口味独特。 高汤要用猪后腿骨熬三个小时左右,直至熬出骨油,这样的高汤浇在碗中才能让各种食材的味道都得以升华,令人一品难忘。清河八大碗既可整桌食用,也可单独点某一种,可谓是经济实惠,地方特色浓郁。

2.清河菜豆腐

唐宋间,豆腐制作技艺遍及全国。清河的“菜豆腐”成为清河一带独特的黄豆饮食文化。 

相传五代十国后汉末年,赵匡胤投身军旅,在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效力。一次赵匡胤在河北征战,大军匮乏,粮食断绝。清河百姓不忍王师困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无奈当时老百姓都很穷。乡贤主持商量后,由各家各户根据各自家境,分别熬上一锅菜豆腐,以飨军队。赵匡胤和官兵饱餐一顿清河菜豆腐后,士气大振。十几年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却一直未忘记清河菜豆腐,着意赐封为“神粥”“救驾粥”,并将其列入禁军膳食。

四、隆尧美食

隆尧县是由隆平县和尧山县合并而成(1947年),尧山历史悠久是邢州九县之一。李唐皇室祖籍地,尧帝在此封疆。历史上涌现出战国名将李牧,后周皇帝郭威、柴荣、隋翻译家彦琮等名人志士。

1.隆尧羊汤

羊汤是隆尧第一名吃,全羊汤的原汤是由十几种中药和调料煮几个小时烧成的乳白色浓汤汁,汤中既有羊肉、又有羊蛋、羊鞭、羊杂等,爽口味美,营养丰富。还要再上一道热炒羊肉、一盘花生米、一瓶白酒搭配吃。隆尧人喝羊汤大都去街头小店,尤其是县城南环一带,简陋的小屋,浓浓的羊肉味,夹杂着少许的原始腥膻味,肉好汤也好,勾人食欲。

隆尧人爱喝羊汤,而且这种习惯并不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化,在盛夏也要喝,因为羊汤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在大热天里直喝得大汗淋漓。喝羊汤也成了隆尧请客吃饭的代名词。

2.言山豆腐

《唐山县志》记载着大干言村的“甘来泉”的水是甘甜的。现在该村的水质仍是清亮甘甜的,据有关资料表明这里的水PH值为6.8,钠 21.2—32毫克/升,含锶、偏硅酸、钾、锌、游离二氧化碳等微量元素和化学组合,是优质矿泉水。言山豆腐便是用此水加工,再加上独特的卤水兑点和精细的制作工艺,深受人们喜爱,远近闻名。

3.泽畔贡藕

产于东良乡泽畔一带,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平地围池种植,藕体肥大、质地细腻、洁白清脆、味甜多浆,营养、药用价值高,咸丰四年(1854年)起进贡清廷。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称号。

4.魏庄熏鸡——贡品飞入百姓家

隆尧魏庄熏鸡追根溯源,已有百年历史。据传,早在大清年间,魏庄的卤煮鸡在顺德府(邢台)一带已经小有名气。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出北京。事态平息后,在返京途中,忧思国事的光绪帝总是愁眉不展。路过顺德府,设宴招待时,魏庄卤煮鸡也在备菜之中。

在设宴之前太监说鸡肉已经凉了,要加热之后才能再用。这可急坏了卤煮鸡的厨师,他深知用水重新卤煮加温,鸡肉的味道将大不如前。厨师急中生智,抱来干柴树枝,点火生烟,又在鸡身上擦抹香油放进锅里。他想利用熏烤来迅速加热,揭盖看时竟熏烤出意想不到的风味。

熏烤出来的鸡不仅色泽红润、皮脆柔嫩且清香怡人、回味悠长。光绪帝用过之后,大呼美味。临行还不忘让厨师比照做了几只熏鸡带上。自此,魏庄熏鸡声名远播,制作方法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道家常菜。

5.素叠子

素叠子自明朝就有,有诗记载:“煎饼薄薄一面焦,蒜葱海带精细挑,风味唯独隆平有,酸辣咸香任烹调”。虽说是素食,但吃起来咸香可口,嚼起来劲道味厚,软中有韧而富有弹性,是隆尧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五、广宗县美食

1.广宗梨

广宗梨生长历史久远,生长特点为耐涝,喜高水肥。明代时,梨以个大味美,便于储藏而闻名。《顺德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梨“其大如瓶”。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广宗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广宗故多佳梨,取供上官,岁以为例。” 广宗梨品种较多,主要有鸭梨、雪花梨、秋白梨、象牙梨、酸梨等。象牙梨形状类似古花瓶,重量和皮厚介于雪花梨和鸭梨之间,水分适中,易储藏,可放至第二年新梨成熟,仍芳香浓烈,甜度不减,在明代已成为贡品。

2.广宗尚书粉皮

尚书粉皮产于广宗县南苏一带村庄,主要原料为绿豆淀粉。相传明成化年间,崔南苏村人崔恭官居一品,史称“两京冢宰”。同僚造访崔恭府第,崔尚书皆以家乡粉皮招待,一时传为佳话。成化皇帝也曾光临崔府品尝,大加赞赏,于是民间有“尚书粉皮、君臣俱爱”之说。从此,尚书粉皮成为贡品。

3.广宗薄饼

广宗薄饼,饼薄如纸,径尺半许,重仅二、三两。烙熟后金黄透明、质软味香。制作工艺独特,讲究三分和面、七分火候。和面时,用面杖搅匀,挑出盆外,放在案上,揪下面团,掺入适量面粉,稍揉片刻,略擀成张,再用擀杖甩制成饼。烙制时,放在擦匀芝麻油的鏊子上,开始加火。火候最为关键,必须火候适度,才能烙制上佳薄饼。广宗薄饼制作工艺薪火相传600余年。

六、内丘挂汁肉

晚清庚子赔款之后,慈禧太后自西安回京,路过内丘时停留用膳,负责临时御膳的是地方厨师,他顾虑太后年高牙口不好,于是加汤汁烹软炒肉进奉。慈禧品尝后十分称赞,问起菜名时,地方官员却并不知,于是招厨师觐见。厨师以肉中有汤,便回道:“炒肉挂汁”,也就是如今的挂汁肉。(永盛魁挂汁肉)

七、临城腌肉

临城人路焕京曾有一首诗写道:“轻烧文火酌蘸糖,盐浸油封坛子装。最爱农家腌肉面,饱嗝三日有余香。”诗中所说的腌肉,出自临城,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腌肉在临城县西部山区群众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是春节时制作,腌制好后可以保存一年以上,吃法很多,可以包饺子、蒸包子、炖菜、打卤面、做汤等。

八、南和小米煎饼

南和小米煎饼是邢台市南和县的特色小吃。南和小米煎饼取材于南和金米,并添加小麦面、葡萄干、熟芝麻和白糖,加水调后,打糊发酵,上铛烙熟即可食用,具有焦、嫩、香、甜,粗粮细作,营养均衡特色。据史书记载,在兴林国一带(南和)盛产金米,三皇姑常用此米解救百姓,为使用方便,将米粉制作成煎饼,深受百姓喜欢,一直流传至今。

九、南宫熏菜

南宫熏菜起源于邢台南宫市,是当地人喜爱的小吃。南宫熏菜选用优质猪肉,并按比例添加鲜鸡蛋、纯正绿豆淀粉、姜丝和小磨香油,搅拌成粥状,灌入肠衣。之后,用配好佐料的汤煮熟再用锯末烟火熏烤成紫红色,外皮再抹上香油,吃起来清香而没有腥味,放几天也不会变味,深受群众欢迎。

十、巨鹿焖饼

“焖饼”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特色食品之一,起源于邢台市巨鹿县。焖饼采取“焖”的手法,对烙饼丝进行烹饪,口味咸鲜清香,有素焖饼和肉焖饼之分,素焖饼包括白菜焖饼、豆角焖饼、鸡蛋焖饼等,想吃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十一、其他美食

1.炸布袋

“姑姑来,姥姥来,拿鸡蛋,炸布袋。布袋焦,布袋香,炸多炸少全吃光……”这是邢台孩子们常唱的一首歌谣。

布袋用炸油条的面擀成薄薄的、四角形的面皮,入油锅一炸,中间就鼓了起来,看上去像是个稍大一些的荷包,取出来,在头上破开一个口子,放一些热气出来,把鸡蛋磕进去,再下锅去炸。

2.义兴张道口烧鸡

邢台老字号食品。清朝初年,由河南滑县道口镇的张炳所创。1938年,其七世孙张长荣,带着徒弟卢玉俊,辗转来到邢台,以祖传的手艺制作,很快受到邢台人民的喜爱。后各代传人从配料到操作,秉承师法,一丝不苟。产品不仅色鲜皮嫩,肉烂骨离,干结无水,馨香扑鼻,多食而不腻,久餐而不厌,且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腐作用。

3.水波臭豆腐

明永乐年间,沈贵在水波村(在今临西县)开豆腐坊,制作的臭豆腐色、形、味俱佳,成为地方特产,远销西安等地。清光绪年间,在临清成立园香斋酱菜厂,制作的臭豆腐被选为进京贡品。水波臭豆腐从此“臭”名远扬。

4.邢台柿纽

邢台位居太行山东麓,山区和丘陵区为柿子树生长提供优越条件,柿子品质优良,产量较高。传统品种以圆红柿子为主,也有磨盘柿。鲜柿可直接上市,也可加工成干柿。鲜柿去皮,晾半干,上霜,压扁后一般称柿饼,加工后的一般称柿纽,从中间切开晾晒的叫柿块。干度略高的称柿干、剪成瓣的叫柿花,也有叫吊柿的。柿纽质量的标准是糖分高,柿霜厚,软硬适度,干净不涩。特别是柿霜,优质的还可以入药。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联系电话:03010-5588867)